今天魔幻网小编整理了什么叫拔尖计划2.0?跟强基有区别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叫拔尖计划2.0?跟强基有区别吗?
昨天发到群里的拔尖计划2.0基地名单,有家长问这名单是什么意思?跟强基计划是什么关系?
下面我详细来聊聊这件事。
拔尖计划1.0
既然有拔尖计划2.0,肯定就有拔尖计划1.0,从1.0过到2.0。
拔尖计划是在2009年提出来的。
在2005年,当时的温总理去看望钱学森,钱老感慨地说道: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个问话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下子,社会媒体各界议论纷纷。首当其冲的,大学就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和
财政部联合起来,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当时教育部的副部长是
清华大学原先的书记陈希,他主导了这件事。
其实大学也早就在反思这个问题,清华1998年,在杨振宁等很多人建议下,于物理系尝试搞基科班,就是要培养世界一流物理科学家。2008年,恰巧10年,清华把基科班的理念扩展了,扩充到了整个理科专业,包括数学、物理、生物、
化学、计算机,5大学科。这个项目称为学堂班。
在2009年,这种模式就推广到了全国,一共有18所985大学入选。
概括一下,这个就是国家出钱,相当于在大学搞实验班。学生素质比较好,老师也好,大师进课堂,小班上课,厚基础,很早就进实验室,对外交流也很多。
这个实验班的花费可能等于其他所有普通学生的花费,投入很大,产出有好有坏。这批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但真正出类拔萃的人还是比较少。
拔尖计划2.0
知道了1.0,再说2.0就很简单了。
主要区别是,学科增加。原来是只有理科的五大学科,现在增加了
天文学、
地理科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和
心理学,另外增加了医科基地和文科基地。
学校增加。拔尖计划1.0只有18所大学,现在将规划到260个基地。
具体实施情况,在2020年,这次入选了49所高校,95个基地。两年一共有60所高校,199个基地。跟计划稍微有点不一样。
跟强基计划的区别
大家看到这些,可能会迷糊,这跟强基计划有什么关系?是一样的吗?
从学科来看,都是基础学科,强基计划跟拔尖计划基本一样。
从学校来看,强基计划只有36所大学,拔尖计划现在已经有60所大学。
从选拔程序来看,强基计划是在高考报考时确定,拔尖计划一般是入学之后再选拔。
不过,从培养的方式来看,还是比较接近的。但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拔尖计划是可以转专业的。
现在清华里面,学堂班的要求要高于强基计划的要求,这两个计划不一样。其他学校,会不会把这两个计划合起来运作,现在不得而知。强基计划去年是第一年,后续还要再看。
几个值得关注的学校
大家第一个说的就是清华基地很少,确实清华很少,因为清华只有部分理科,没有医科,文科专业也很少,所以2年只入选了7个基地,排到第10名。
相对来说,文理综合类大学入选的基地比较多,如果有医科,那就更多了。所以,前面7位:北大、南大、北师大、复旦、武大、浙大、南开等基本都是文理综合性大学。浙大原来不是,但浙大合并4校之后,专业设置就很齐全了。
科大排清华前面,也是科大的理科专业比清华多多了,要强一些。
除了这些名校,有些211大学,甚至双非大学在里面,还是值得关注的,也许有些大学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双一流名单了。
东北财经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山西大学这几所学校值得大家关注。
另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所大学,现在气象学确实越来越重要,几乎每个国家级的评选中,都出现了南京
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学方面,它的学科精度可以。
最后,大家要读这些专业还是要想清楚,大部分的专业是基础学科,并不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

1、原则可以转专业,正规大学比如211的,每年把转专业作为它们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越是正规大学,转专业工作越正规。控制比例一般是5%。最多也不超过10%,即一个好专业的班级原则再多进来2-4人。
2、没有专业之间的限制,自己可以选择本学院的,也可以在全校内的专业选择。但是提前批录取的只能在本学院内选择专业。
3、转专业后各方面和原来的一样,同一个大学的待遇本来就不分专业都一样的。
4、学费基本一样,除非你转后的专业再招生时候就比其他专业的学费高。
5、具体转专业的流程:
有的大学是按照大一的学习总成绩,排名处于班级前面的优先选择,(如果自己申请转的话),依次选择。
多数大学是:大一最后学期自己提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允许班级10%以内的人参加学校组织的转专业统一考试--根据成绩初步确定转专业学生--经过所要求进入的学院面试(基本都没有问题)--学校统一张榜公布确定。
考试内容:理科为数学、
英语。文科为英语,有的大学再加政治,有的加考计算机。到学校自己就知道以往都靠什么课程了
关键环节:其一从入学开始就不松劲的学习,抓住重点学科,成绩最关键。其二搞好与开始所在学院以及辅导员的关系,不要让它们阻止你的考试,转专业首先需要所在学院的同意,关系搞僵了不好办。
特殊情况以外惊喜:早去学校等待,和老师联系,看看有没有愿意学你的专业,而你又愿意学她的专业的,二人互换,学校会认可的。4年前一个山东女生被四川理工大学的
法学录取,到校后没有直接报到,而是和化学系的进行联系,结果一个学化学的愿意和她换,结果几天功夫就直接进入化学专业了。现在这个考生今年考取了海洋大学的研究生。
建议把选择辅修专业放在转专业之后再考虑,能转专业尽量努力,辅修要占去大学多数的周末,对考研和考公务员来说从时间上是有点矛盾。

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
强基计划
落幕已久,对于强基计划2021届家长和考生依然有很大疑虑,明年到底该不该报?强基计划实际培养如何?针对政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v:hbqjjh
一、强基计划究竟适不适合报考?
按照《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
基础学科
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纲要:“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通过研究各高校招生简章发现,高校几乎统一口径的提到以下两点: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
奥林匹克竞赛
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信息学
银牌及以上。
河北强基计划解读:强基计划的招生对象更注重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更注重综合素质优秀。以下三类考生均符合强基选拔要求:
1、高考成绩优异;
2、学科竞赛银牌+高考成绩良好;
3、学科竞赛奖项+高考成绩优秀。
二、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哪些?
根据《意见》,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
国家安全
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
人文社会科学
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0年已公布的简章信息,高校放出专业基本在上述专业范围,其中部分高校放出了
信息与计算科学
、基础医学专业以及部分工科专业。对上述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可重点关注。
信息与计算科学:清华、北航、南大、
中国科大
、西北工大。
基础医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大、华科、
中山大学
。
v:hbqjjh
三、校考模式
高校强基计划校考模式以笔试、面试、体育测试为主。也有部分只考面试的高校: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华东师大、天大、中山大学等。
河北强基计划解读:考生可参照高校往年考试进行备考。在高考分数区分度不高的情况下,校考笔试、面试难度都不会低,对于没有竞赛基础的学生而言,可以重点关注只考面试或笔试成绩占比较低的高校。
v:hbqjjh
2020年强基计划高校均要求体育测试,各高校体育测试项目略有不同,其中部分高校明确体测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家长和考生报名前需提前了解。
v:hbqjjh
四、强基计划的入围标准是什么?
根据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多数高校主要有高考成绩和破格录取两种入围条件。其中破格入围考生不占第一类考生招生名额。
1、大多数考生通过高考成绩,入围高校强基计划。
每个学校高考成绩要求略有不同,有达到一本线、符合总分要求、单科成绩达标三种。大部分高校入围条件就是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
最后以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各省招生计划数的1:3、1:4、1:5确定入围人数和名单。
2、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破格入围(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
我们整理了C9院校的入围标准,一起来看看吧!
v:hbqjjh
五、如何强基计划报考?
强基计划报名时间相对充裕,时间大概在20天(最短的南开有11天时间),学校测试安排在高考之后,考生要根据时间合理调整计划。
2021年强基报考关键时间点预测
六、强基计划如何考核?
高校强基计划测试主要考笔试、面试,36所高校中有15所高校仅考面试。考试时间集中安排1-2天内进行,考生在高考后得知自己是否入围,并决定是否参加高校校测。
从今年反馈来看,强基计划校测笔试难度高于高考,接近或等于竞赛复赛水平。面试考试形式多样,多结合时政热点提问、由主考官针对话题或考生报考材料延伸提问等。
魔幻网
由于入围强基的大部分考生高考成绩都比较接近,所以强基计划校测成绩是录取的关键!从今年考核难度看,如果完全没有接触过竞赛知识,也很难在测试中突出重围。
七、强基计划是怎么录取的?
强基计划按照考生综合成绩录取,36所高校中除
南开大学
按照高考成绩90%+校测10%测算外,其余高校均为高考成绩85%+校测15%的比例。
强基计划复试以后确定预录取名单,高校报省级招办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政策为准。
强基计划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八、强基入学后有什么不同?
强基计划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对考生来讲都是特别大的福利。
强基计划招生培养一体化、本-硕-博贯通培养、原则上不允许
转专业
。这种模式,就要求高中生在报考前明确自身发展路径,
生涯规划
必须前置。
如果你在其他方面还有疑问,欢迎关注公众号(hbqjjh)后台提交你的问题,我们将全部予以解答。
以上就是魔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叫拔尖计划2.0?跟强基有区别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