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19 23:56:32 | 魔幻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相关的问题,今天,魔幻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

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高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紫禁城作为皇室的居住地,端庄大气,富丽堂皇,为了保护紫禁城内皇亲贵胄的安全,仿照前朝的制度,建立了一支由御前大臣管理的御前侍卫。

因为保护的是皇亲国戚,御前侍卫的选拔非常严格,通常都是挑选武功比较好的,家底清白的人,经过武举选拔后,进入宫中成为蓝翎即正六品官职,而且升迁要求极其宽泛,最高能成为正三品官职,所以御前侍卫也是十分光彩的工作。

前几年,安徽省太和县的一座学校要修建教学楼,挖掘机司机在挖地基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些陶瓷碎片,于是下车细细的查看一番,发现下方有砖室墓,于是学校的领导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初步判定有三座墓葬,其中一座因为长时间被水浸泡,受损已经非常严重,另两座保存的比较完好,考古学家经过勘验发现其中两座是夫妻合葬,一个是单葬,所以初步判定为家族性葬墓,时间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

经过考古学家细致的挖掘清理,一共发现了200多件文物,其中含有瓷器,铜镜,银两,玉器等,这些对进一步研究清朝历史有重要作用,而后考古学家惊奇的在一座夫妻合葬的墓中发现了一件能代表身份的清朝官员所用的顶戴,而我们熟知的是花翎顶戴是清朝官员的服装标志,然而这个顶戴上并没有花翎,这让考古学家觉得很奇怪。

当地村民有人提出说村中曾有一位武举人,他曾经在皇上身边做过侍卫,相传说退休回到故乡时好像葬在了这里,这给考古学家提供了思路,发现的确如村民所说,御前侍卫的顶戴上没有花翎可以和其他官员区分开来。而后的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玉扳指和弓箭等物件,这证明这里的确葬着一位武举人,生前是正五品的官职。

县城中的消息传的飞快,就在考古学家还在挖掘的过程中,突然有人匆忙前来说这葬墓是他们的祖先,为了让祖先能够安眠,希望考古学家能够停止对葬墓的挖掘,考古学家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些人拿出家谱证明身份,考古学家经过多方考察,确认他们的确为这位武举人的后人。但是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开始动工,若是现在停止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所以古墓必须要挖掘,但考古学家保证在将文物悉数挖掘出来之后,将为这位武举人建立衣冠冢,用以让后人祭拜。

中国古代的文物如今至少已经出土了2000万件,这些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画家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能够延留至今,甚至让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这些都和考古学家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是紧密相关的。

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

安徽六安双墩墓地的考古发掘

该墓封土高11、底径约60米,墓葬平面为中字形,东西向,由前后墓道、墓室组成,全长48米。墓道为斜坡式,前墓道长22、宽7米;后墓道长9、宽 4.5米;墓室长17、宽12米,墓口距墓底深11米。墓室内为“黄肠题凑”木结构椁室,保存较好,南西北三面为“题凑”,东面为门,正对墓道。题凑长 9.1、宽7、高3.5米(加四层盖板高度,净空高2.5米),内有木椁、石椁各1,木椁长4、宽3、高2.55米;石椁内有双木棺,因尚未发掘尺寸不详。题凑外有一周外藏室,用方木构筑,室宽1.6、内高1.2米,保存较好,未发现盗掘迹象,内有不少随葬品。
双墩一号汉墓约在唐宋时期曾被盗掘,盗墓者已进入主室棺椁内,石椁、木椁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室内随葬品已遭受盗掘和损坏(漆木器),从盗洞及椁室内已清理的部分遗物看,有漆木器残片、五铢钱、玉器、金箔、银箔、封泥和植物种子、果实等。外藏室保存完好, 内有不少随葬品,仅在后室内已发现20件铜壶以及铜车轴、木马、木俑等。
根据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注:六安国首封年代史书记载不一,《史记》为元狩三年,《汉书》为元狩三年。)封胶东康王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夷王禄、缪王定、顷王光、育等共五代,王莽时绝。
从该墓的墓葬形制看,封土巨大,墓的椁室为“黄肠题凑”结构,属于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 目前这类墓葬仅在北京、河北石家庄、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有过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而在我省尚属于首次发现,这说明墓主的等级很高,属于当时诸侯王一级的人物。其次,该墓出土的文物十分精致。主要有玉器、漆器、木器、铜器等,不少漆木器贴有金箔或银箔质的飞禽走兽图案,有的还镶嵌银扣和玉石;有的铜壶上有错金银。这些文物做工精湛,精美华丽,属于奢华物品,非王室人能够使用。其三,在部分出土文物上发现有与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的文字记录。如三件封泥上模印有“六安饲丞”的文字,在三件铜壶上分别发现有“共府第六”、“共府第九”、“共府第十”的铭文等。其四,墓内出土有“五铢”钱,墓葬时代当在汉武帝封六安国之后。其五,该墓“黄肠题凑”墓室和结构保存完整,这在全国也比较少见。根据该墓的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推测极有可能是六安国王陵或高官之墓,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和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魔幻网

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

淮北师范大学有哪些知名的专业和学科?

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院,2004年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具有较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校。
淮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知名的专业和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中一些较为知名的专业和学科:
教育学:作为一所师范大学,教育学是淮北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注重师范生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教育人才。教育学专业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多个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文学:淮北师范大学的文学专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包括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方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历史学:历史学是淮北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涵盖了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等多个方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法学:淮北师范大学的法学专业包括法律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人才。
理学:理学是淮北师范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方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工学:淮北师范大学的工学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方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工程技术素质的人才。
艺术学:艺术学是淮北师范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包括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等多个方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人才。
总之,淮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知名的专业和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淮北师范大学将继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魔幻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魔幻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安徽发现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刚挖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做了什么?”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