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1 17:17:17 | 魔幻网
2026年重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及专业汇总(内附学制学费及报考须知)
一、招生院校
2026年重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预计包括: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这些院校的具体招生信息将在2025年9月左右更新,届时考生可查看官方文件以获取最新招生信息。
二、招生专业
2026年重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金融、能源动力、电气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管理、社会工作、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应用心理、人工智能、农业管理、农村发展、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报考。
三、学制学费
四、报考须知
综上所述,2026年重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及专业众多,学制学费各异,考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报考,并严格按照报考须知进行报名和考试准备。希望以上信息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考生顺利报考并取得优异成绩!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最新攻略(西南大学教育学版)
一、少干常识
什么是少干?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招生政策。
什么人可以报这个计划?
少数民族 :
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非少数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也可以报名)。
生源地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有具体地区要求)。
汉族 :
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在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以及在西藏工作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
与普通统考生的区别
获得报名许可 :
少干计划需要获得报考许可,因此无法参加预报名。
考生需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的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提交申请信息,经各省教育厅在线审核通过后方可报考。审核时间一般一个工作日以内。
报名就业区别 :
报名时,“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专项计划”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录取类别”选择“定向就业”,“定向单位”按《考生登记表》中的盖章单位填写。
西南大学所有专业均接受少干报考,且有一定的招生名额。
复试分数线统一,且复试难度有所增加。
拟录取后,通知书发放之前需要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毕业后需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服务年限不得少于5年(含5年,其中西藏班、新疆班教师和管理人员为8年)。
二、报考攻略
资格申请
考生需提前准备好申请所需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学生证、户口本、工作证明等。
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入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按照要求填写申请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
提交申请后,密切关注审核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报考许可。
报名与考试
按照西南大学的招生简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缴费。
注意选择正确的考试方式和专项计划,确保报名信息准确无误。
认真备考,熟悉考试内容和形式,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复试与录取
关注西南大学发布的复试通知,了解复试时间、地点和形式。
准备复试所需材料,包括少干计划登记表等。
参加复试时,保持冷静、自信,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复试结束后,耐心等待录取结果,如有需要,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确认。
就业与服务
毕业后,按照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
履行服务年限要求,积极投身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
如需继续深造,需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并获得批准。
三、注意事项
图片展示
希望以上攻略能够帮助考生顺利报考西南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实现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目标。
魔幻网(https://www.23magi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学费一年多少?好考吗的相关内容。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涵盖MBA、MPA、MPAcc、教育管理、旅游管理(MTA)等专业,学制3年,学费5.4至12.6万,约一年1.8至4.2万。课程于周末举行,地点在重庆,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